|
港口镇:乡村大喇叭 播出文明乡风最强音今年以来,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力抓好阵地建设,率先在全镇新建51处应急广播,各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空中传播站全覆盖。将党的政策理论、疫情防控、科技法律等等各类信息送进七村两社区的角角落落,探索实现文明实践工作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准”--官方信息权威播 “大喇叭”作为基层宣讲的有力“武器”,权威是它的一大标签。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大喇叭”纳入制度规范,整合党政办、应急办、卫健局等重点部门的人员力量,负责对应急广播内容发布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充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要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年轻人在看微博,我老头子就听‘微广播’……”家住在太平村75岁的谭春发老人乐呵呵地打趣道。 农村不同于城市,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相对较多,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太熟练,使用老年机的人占很大比例,信息接收比较闭塞。大喇叭将“看”信息转换成“听”信息,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法规,群众关切和社会热点等最准确、有效、有益的信息,以快速、广泛、深入的方式传达给老百姓,真正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农村阵地。 “快”--应急信息及时播 “在上述禁火期和禁火区域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一、未经许可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地)……”这是田间大喇叭广播的《宁国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禁火令》,当前已进入森林防火期,相关政策阐释立马跟上。 全镇大喇叭总控系统设在镇应急办,“快”是一大亮点。疫情期间迅速宣传防控、旱季及时提醒防火防灾、雨季随时播报天气情况和防洪措施、清明节前倡导移风易俗……紧跟重点工作,灵活更新,紧急通知实施录播,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群众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通俗易懂的信息,打破层层传导的低效率,“一秒”传进田间地头。 农村大喇叭操作简单,不仅内容随重点工作变化随时更新,更有实时“喊麦”,看见人群扎堆,喊一嗓子;官方疫情数据,及时录播;各类通告反复循环播放。信息传导的快速,打破农村年迈老人、失明人士的信息蔽塞。 “狠”--重要信息大力播 “山门村十六组叶某有、明某成、胡某明、屠某成四人以‘打叉子’的方式聚众赌博,现四人已被公安机关拘留并罚款”。这是该镇山门村文明实践站普法用法志愿者在用群众身边的案例“以案说法”。 特别是防疫期间,广场舞大音响,各色大小喇叭,车载、人提,乡村里的角角落落响起防疫宣传音。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利用大小喇叭拉回群众躁动的心,念好疫情防控的“紧箍咒”。 “新村居民素质强,疫情面前不恐慌,虽然天气转晴了,可别盲目存侥幸”。这是新村社区文明实践站自编自录的防疫顺口溜。 “请广大诸民注意老,疫情‘贴’殊时期,为了你和你的家人安全‘捉想’,不要串门、不要扎堆(dei)、不要打麻将……”这是港口社区的“港普”宣传音。重要信息,村民听得懂、听得进,才是关键。用“土”话、说“狠”话、讲“好”话,用村上的身边事给村民敲警钟、做科普、辟谣言、消恐慌,既接地气又效用十足。 “全”--服务群众多样播 传扬身边好事,播出品德;助力寻人求助,播下希望;放送花鼓戏曲,播种文化;讲解党的理论,播开思想…… 根据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效部署,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党的思想引领,依托理论宣讲、教育体育、群众文化、科技普及、卫生健康、普法教育、移风易俗等七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过全镇51处“大喇叭”,将党的政策理论、重点工作部署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送到老百姓面前,播到老百姓心中,进一步寻求大喇叭在宣传群众、引导群众之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将乡村大喇叭打造成为港口群众的“身边微广播”。 乡村文明实践“大喇叭”是我市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体现。以此为载体,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培育先进党风、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党建文化的思想高度,“播”出“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风貌。 来源 | 宁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