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通化:“村村响”“大喇叭”齐上阵,农村地区实施提级管理人民网长春1月27日电 今天,通化市召开疫情防控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集中隔离点建设,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农村疫情防控组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智东介绍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在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通化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市直8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疫情防控组。农村疫情防控组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农村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迅速分解任务,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名义印发文件,压紧压实各地属地责任和市直有关部门行业责任,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五早一强”举措,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打好农村疫情防控总体战和阻击战。 一是织密防控网格,做到“早预防”。建立包保机制,落实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开展群防群控,构建了“五户联保、十户联防”网格体系。加强村屯管控,抽调近万人,组成防控专班2074个,设立村屯管控卡点1141个,第一时间排查返(来)乡人员信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不间断宣传,出动宣传车770台次,发放宣传单18万张,劝导农民群众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二是组织应检尽检,做到“早发现”。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全面排查潜在风险。 三是发挥哨点作用,做到“早报告”。建立完善农村药店“一退两抗”药物销售实名登记台账,对购买退烧药、抗感染等药物的患者2小时内报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在留观的同时,2小时内报告乡镇卫生院。各地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坚决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 四是开展分类处置,做到“早隔离”。及时对全市农村地区实施提级管理,严格落实村屯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措施,仅昨天出动消杀人员1735人,消杀重点公共场所2677个。加强对重点人群跟踪流调,按照疫情防控规定,实施严格隔离管控措施。 五是确保精准施策,做到“早救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重点关注近期外地返乡人员中有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加强流行病学史问诊、核酸检测和可疑病例早期识别,尽早发现可疑患者,对可疑患者尽早转诊,实施规范救治。 六是统筹安排部署,做到“强保障”。农村疫情防控组及时召开会议,传达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对全面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4个农村疫情防控督导专班,持续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督导检查。各地相继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对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确保“五早一强”要求落地、落实、落细。同时,各地积极储备农村防疫物资,做好农产品供应,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