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喇叭”倡导文明新风尚 打通基层 “最后一公里”“祭祀活动时,请自觉遵守《兰溪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实施方案》,不要在林区内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2月20日上午,在兰溪市女埠街道里王村,村里的“大喇叭”又定时响了起来。 “春节期间村里的人比较多,往年这个时候村干部都要拿着小喇叭在村里转悠,挨家挨户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加上疫情防控的需要,宣传工作更不能落下,‘大喇叭’可是帮了我们不少忙,现在距离再远,消息也能传到田间地头。”里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章永祥告诉记者,该村共有3个自然村,有村民1000余人,以往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重要通知时,只能通过电话或者挨家挨户上门通知,不仅耗时,效果还不理想。 章永祥说的问题也是当下不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等新挑战,也存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乡村通知难、集结难、发动难等问题。而大喇叭广播设备性价比高,在传递信息上快速便捷、覆盖广泛,同时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公开性和公共性,非常适应本地的信息传播需要,能有效打通农村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下旬,兰溪华数公司女埠街道分站按照经济适用、简易方便原则,根据大喇叭音频覆盖范围,新增喇叭120组,实现辖区内乡村“大喇叭”全域覆盖,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公共信息发布和应急预警平台。其中,广播每天分时段进行播放,内容紧跟时事热点,紧扣农民需求,重点突出精准化服务。 “乡村广播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导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既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也能充分调动群防群治的力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女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吕玉刚告诉记者,接下来,该街道将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