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大喇叭新闻 >> 旌德县:让“大喇叭”响彻在开启新征程的乡村路上
详细内容

旌德县:让“大喇叭”响彻在开启新征程的乡村路上

 

欢乐祥和的春节里,总有一声“提示”让人倍感亲切;

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总有一番“解读”让人豁然开朗;

洒满汗水的地头间,总有一段“曲目”让人轻哼两句……

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曾经挂于村头大树上的“大喇叭”渐渐被人遗忘。2017年,旌德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大喇叭”村村全覆盖,建成了1个县级、10个镇级、68个村级共957个终端1595只大喇叭。“尽搞些没用的!”“在浪费资源!”建设之初有人质疑,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大喇叭”的作用凸显。现如今“大喇叭”不仅发挥应急作用,正成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的有力工具,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

树好一面“旗帜”传声音

“老程,这大过年的,怎么不回家吃年夜饭啊?”“村里反映”大喇叭“不响了,我过去看看。”对话的是禁放劝导员和“大喇叭”维管员程力强。为了保障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禁燃禁放、预防电信诈骗等重点工作传遍村头巷尾,旌德县融媒体技术部主任程力强今年除夕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摸排应急广播系统故障点,协调镇村、相关部门合力抢修抢通。“水泥柱上挑着的喇叭,就像一面旗帜,这杆旗我要护好啊!”程力强说。

对于外出打工回乡过年、文化程度不高、长期忙于农活的人,传统的集中式理论宣讲时间较短,群众不易懂,达不到宣传效果。现在遍布旌德县的1595只“大喇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循环播放,实现了时间和空间全覆盖,原创、土话、乡语又能让老百姓容易接受。原创快板《移风易俗美旌川》解读、宣传了殡葬改革整治工作,也辟谣了一些网络上的误解,老百姓一听就懂。“大喇叭”这种最接地气的传播工具,是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的强大补位,群众在家吃饭、在外劳作都能听到学到,收到很好的效果。

架起一座“桥梁”连民心

“好多年没听到大喇叭声了,我还以为坏了呢。”在洋川村老党员谭德春眼里,年轻时的生活是在大喇叭声中度过的,后来大喇叭没了,电视来了,到现在手机普及了,可谭德春总觉着心里缺了点什么。直到2018年,大喇叭重新“发声”,一些党的政策精神又从喇叭里传出来,谭德春才知道他一直缺少的就是农村老党员需要的“家”的感觉。

基层党员大多是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中央精神,从文件传达到基层、再到召集党员耗时较长,“大喇叭”第一时间播放的好声音、好政策、好故事,让基层党员既学习了精神又加深了感情。如今,谭德春和村里的老伙计聊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话题越来越多。“人老,心不老。作为党员,党和国家的最新精神必须持续学习啊!”。每天准时开播的“大喇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桥这边是农家院,桥那边就是党中央。“虽然现在我们脱了贫,摘了帽,但这应该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洋川村必将谱写红色故里最美的图画。”

送来一把“钥匙”开心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说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流转后还是农民的。大家就放心在基地务工吧,和家里人说说都不要出去打工了,一起回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朝阳初升时旌阳镇柳溪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

以前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不理解、不支持成立农业合作社,担心土地一流转,承包到期后就不是自己的了。“大喇叭”能及时、深入解读时事新闻、政府动态和惠民政策。如今柳溪村建成了香榧、白茶、果园三大基地,村集体经济也从2016年的不足3万元到2020年的54.7万元。“‘大喇叭’不但能传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重要的是送来了一把‘钥匙’,让每个农户都听见了和他们切身相关的内容,打开了老百姓的”心锁“。”望着连成片的白茶基地,村党总支书记姚洪武信心满满地说。

“村民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1号发布了……”。“大喇叭”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响彻大地,美丽的山城小县沸腾起来。(刘玉峰)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