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顺县:双语“大喇叭”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2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和省长李炳军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深入农村、社区、超市等考察调研,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 近期,长顺县代化镇纳傍村主任杨燕都会在大喇叭里交替使用普通话和布依语,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习与村里的实际结合起来讲通、讲透。 “代化镇纳傍村是传统布依寨,不少村民只听得懂布依语。我用布依语讲,他们更容易理解。”杨燕介绍。除了用大喇叭宣讲外,纳傍村还利用支部工作群、院坝会和干部开展扶贫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我在外地打工,听了宣讲后,发现国家如此重视农村发展,坚定了我回村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纳傍村村民韦明说。 2月23日中午12点整,在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布依语一遍遍播放着将习总书记提出的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等。 为解决党的声音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长顺县充分运用应急广播覆盖面广、收听方便优势,每天早晨8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全县各村寨小广播都会准时响起,将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在少数民族村寨开通双语广播,广播内容通俗易懂,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在摆所镇热水村村支书刘正华看来,村里的“大喇叭”不仅能让党的声音走进各家各户,还能为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让群众能够更及时知晓政府的相关政策。 “这个大喇叭,平时在我们帮扶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了一只话筒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平时我们在通过大喇叭安排村级工作、普及农村技术各方面的信息。正好这一次习总书记来到贵州视察,他讲的每一个内容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这些东西都很重要,我们通过这个大喇叭及时和老百姓讲,老百姓也特别喜欢听。”刘正华说。 在农村,无论是农闲在家,还是田间地头,只要“大喇叭”一响,村民们都能收听到,今年72岁的热水村村民刘秀珍说:“大喇叭是安在我们寨子中间,还在我家门边,讲的内容听得进去,也听得懂,每天都会给大家讲政策知识,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国家的发展,刚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贵州,提到了脱贫攻坚,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一定会加倍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 据了解,“大喇叭”已经逐渐成为陪伴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帮助村民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润物无声中,逐渐让广大村民增进了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截至目前,长顺县富民应急广播逐步建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全县累计共安装和开通992个点位,有216个点实行汉语、布依语或苗语广播,实现了对82个村居30户以上的自然寨全覆盖。通过建设应急广播,能够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偏远农村,实现广播宣传村村通,宣传内容实现村村知晓。 来源:黔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