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从“中国梦”的意气风发到“复兴号”巨轮的行稳致远,这是一个何其激动人心、生机勃勃的宏伟前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挫折中奋进、于逆境中崛起,擘画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今奔跑在新征程路上的一名名共产党员,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用无私无畏和奉献担当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宗旨。对于被旅客亲切称为“大喇叭警长”的孙家启而言,他倍加珍惜还有3年就要结束的从警生涯。在这条通往“第二个百年”的希望大道上,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1964年出生,1982年参军入伍,1987年光荣入党,同年参加铁路公安工作,现任北京铁路公安局北京公安处乘警支队三级高级警长。
在北京铁路公安局,一提起孙家启,同事们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在列车上开展安全宣传的一把好手。但时间回溯到50年前,小时候的孙家启却不像现在能说会道。性格安静的他话不多,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埋头看书。《红岩》、《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还有一本本讲述革命年代故事的连环画。在文字的天地中,他了解到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那些为了开辟祖国解放的胜利道路、毅然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身影——年仅15岁、从容不迫走向敌人铡刀的刘胡兰,年仅19岁、舍身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以超人的意志力忍受烈火焚身、牺牲时年仅26岁的邱少云.....

在革命烈士事迹的感染下,1982年,18岁的孙家启应征入伍,成为北京平谷消防中队一名武警消防战士,担任文书、卫生员和器材保管员,并在入伍后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清楚的记得,中队长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不是只有进了火场才能叫英雄。每个岗位都非常重要。关键时刻消防设备器材是不是完好,火灾现场的初期救治有没有到位,都直接关系着百姓和战友的安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孙家启。为此,他把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每次主动要求跟车出火警,争分夺秒在火场抢救受伤的百姓和战友。

1985年的夏天,北京平谷县城王辛庄的两个调皮孩子在自家点燃了报纸,火势迅速顺风蔓延,导致房屋着火。接警后,孙家启和战友迅速赶到火场。在战友扑救火灾的同时,孙家启在火场外检查两个孩子伤势。其中一个孩子烧伤程度较轻,另一个孩子因为吸入了大量有毒气体,已陷入无呼吸状态。清理呼吸道、头部垫高......容不得多想,孙家启立即半跪在地上对孩子进行施救。60秒过去了,孩子呼吸没有恢复。孙家启不甘心,顶着炎炎烈日和灼热的空气,继续对孩子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呼.......,两分钟后,孩子吐出了一口气,恢复了自主呼吸。
直到今天,孙家启仍能清晰的回忆起,在听到孩子恢复呼吸时全身激动到颤抖的心情。那一刻,他深深的体会到,当生命系于自己手中时那种千钧重担,也深刻明白了为什么小时候读到的那些共产党员会在死亡面前如此义无反顾——因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千千万万相信党、跟党走的人民。
因为工作踏实认真、成绩突出,1987年,孙家启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于同年年底退伍来到了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走遍五湖四海,遍览祖国河山。怀着对乘警工作美好的憧憬,23岁的孙家启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广州的47次列车。上班第一天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47次列车是绿皮车,车票常年紧俏,趟趟超员,条件艰苦,没有空调。北方的10月已是秋意凛然,南方却是艳阳高照。特别是列车一进湖南,气温陡升到三十七八度。车厢过道上站满了人,行李堆得老高。为了确保旅客上下车安全,每次列车到站前,孙家启跟着师傅刘金荣从车头一路挤到车尾,挨个车厢扯着嗓子提醒旅客有序下车。一开车,又马不停蹄的从车尾再挤回车头,在人声鼎沸的车厢里大声提醒旅客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贵重行李。一趟车下来,衣服全部湿透。回到北京,后背、腰背、大腿内侧全是密密麻麻的痱子,又痒又痛。但孙家启没有打退堂鼓。因为每当看着车厢里满载着扛着大包小包南下闯荡的旅客,看着他们脸上都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觉得,守护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是在守护开往幸福的列车。

5年时光转瞬即逝,孙家启对这份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一套“五勤三多”的工作模式:勤巡视,勤检查,勤询问,勤清理,勤宣传,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巡视一趟。因为巡逻巡视时,他总是手持大喇叭做安全宣传,因此便被广大旅客亲切的称为“大喇叭警长”。

说起大喇叭的由来,孙家启说最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妻子。1992年,因为看到自己每次出乘回家,讲话声音都是沙哑的,妻子坐不住了,硬是从每月400元的家庭收入中挤出150元钱,帮他购置了电声喇叭。对于当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150元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销。可有了喇叭,孙家启的安全宣传开展的更是如鱼得水了。只要车厢里一喊,聊天的不说话了,打瞌睡的也清醒了,大家听着他的安全提示,自觉保管好行李物品,照顾好同行的老人儿童,车厢秩序有了明显改善。从此,“大喇叭警长”在车厢内来回穿梭的身影便深深的烙在了旅客心中。而几年的坚持,孙家启警组值乘的列车也成为了治安秩序最好的列车。
1996年,一位回国探亲的女士听到他入夜前的宣传后,及时把行李架上提包内的35000元外币拿出来,小心地藏在卧铺上的枕套里。巧合的是,当天夜里该女士的提包就被窃贼光顾了。第二天早晨,该女士的提包被人发现在厕所里。抱着装有现金的枕头,该女士心存感激地对身旁的旅客讲:多亏睡觉前听了“大喇叭”,要不这次回国探亲将是一场噩梦。
弹指间,光阴一晃而过。孙家启在乘警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因为列车安全宣传工作做得好,每次新型车体上线运行,乘警支队都会让孙家启先去趟趟路子。期间,他先后担当了前往广州、成都、上海、宝鸡等多趟列车的值乘工作。

孙家启说自己是“中国奇迹”的亲历者、“中国速度”的见证者。伴随着列车时速从8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在穿越祖国广袤大地的列车上,他看见了荒原上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感受到了车厢环境从拥挤嘈杂到舒适整洁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大喇叭警长”也与时俱进、不断琢磨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1999年,乘警支队安排孙家启值乘从北京到上海的T21/2次列车。列车具有车况好、旅客文化程度高、随身携带物品贵重等特点,是当时的全路精品列车。为了避免打扰旅客休息,孙家启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喇叭郑重的收在家里,尝试着利用列车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形式,用语言和文字提示旅客乘车注意事项。同时,他一改多年来“一锅烩”式的宣传方式,采取更加精细的“小灶式”宣传,细心研究列车途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努力学习各地方言,用旅客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逐车厢、有重点地把安全宣传做到旅客身边。从2014年起,孙家启开始值乘高铁列车。面对新的值乘环境,他潜心钻研防范知识,形成一整套乘坐高铁安全防范常识,并配合铁道影视中心拍摄录制成动车安全提示片,在动车组上滚动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服务旅客温馨贴心,打击犯罪从不手软。从警34年来,孙家启带领警组先后破获刑事案件167起,参与破获重特大案件27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05名。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路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八五”、“九五”、“十一五”建功立业标兵和铁道部颁发的“火车头”奖章,并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
还有3年,“大喇叭警长”即将退休。但孙家启却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34年来的亲身感受,让他对铁路的未来发展、乘警工作环境的变化充满着期待。而更让他期待不已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摹的“第二个百年”的宏伟远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望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他知道这个远景必将实现。正如百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一样,自己与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一样,正在为了这个愿景而不懈奋斗。在这条奔向“中国梦”的希望大道上,他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