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大喇叭新闻 >> 农村大喇叭让乡村治理“声入人心”
详细内容

农村大喇叭让乡村治理“声入人心”

广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广大农村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范围普及,大喇叭被冷落在一边。大喇叭真的没用了吗?表面看来好像是的: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可以瞬间将消息发出,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受信息。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较多老年人不识字、不会使用手机,宣传横幅、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在农村并不能起到“直接传达消息”的效果。

对此,2021年,莱西市日庄镇学党史办实事,建立起覆盖镇村两级的大喇叭智能化广播系统,根据村庄的大小、户数、人口数确定大喇数量,目前已有161个大喇叭覆盖全镇87个自然村,搭建了“理论知识宣传、政策信息发布、灾害应急预警、农业知识普及”四大平台,平时可为广大农民提供国家政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时,大喇叭一旦发声,广大群众能第一时间获取突发应急信息,实现了“一站发声、全镇收听”,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jpg

“传声筒”推动党的理论在农村落地生根

党的理论宣讲政策方式很多,如村民大会,或直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宣讲等。可这些宣讲总是时间较短,不能长时间进行。农村群众大多知识文化程度不高,长期忙于农活,短时间内接受政策精神效果并不会很好,而农村“大喇叭”就能实现这样的目的。

“这个活动接地气,有意思!大喇叭一响,在地里干活就能听宣讲,党的声音送到了家门口!”河北夼新村村民李建明这样评价大喇叭宣讲。

“村里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放红歌、说党史,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了,村里‘学党史、跟党走’的氛围更浓厚了。”淤场党支部书记王荣正说道。

今年以来,日庄镇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在全镇形成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虽然我是一名党员,但是除了规定的学习动作外,接触党的理论知识很少,现在村里的大喇叭天天放党的理论知识,而且大喇叭的声音在村里四处都能听到,走到哪里,听到哪,十分的方便。”东白石山村党员刘松梅说道。

3.jpg

“扩音器”打通政策信息发布“最后一米”

好政策下来无人响应,信息发布无人知晓,根源就在于多数村民接收信息的渠道少,收到政策却看不懂。乡村大喇叭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大喇叭,把村民难以理解的医保、低保、农业补贴、保险等政策信息本土化、通俗化,第一时间输送到千家万户,让村民真正听懂政策、享受政策。

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高维玉提到:“今年新出了个‘琴岛e保’医疗保险,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保什么?怎么买?去哪查?我们就通过村里的大喇叭进行了仔细地讲解,让村里的人了解都怎么投、以后报销的步骤、走什么程序,然后由村里的党群服务员上门为有需要的村民办理业务,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

1.jpg

2019年以来,日庄镇整镇实行了“一张网”管理,将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统一划归网格,整合党建管理员、河管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等八大员,统筹选配418名网格党群服务员,实行“321”工作模式,履行“4+1+1”工作职责,实现“全域全科、一网治理”,沟东村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等一系列“硬核”喊话和典型诈骗案例也出现在村里大喇叭的广播中,用接地气的语言反复提醒村民注意防范,营造出了“全民防诈”“全民学法”的浓厚氛围,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2021年以来,日庄镇辖区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5%,发案数为全市最低,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

“警报铃”确保灾害应急信息第一时间传达

利用大喇叭主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知晓面广的优势,在疫情防控、发生重大灾害等时刻可以直接通过镇上的喇叭连接到各自然村的喇叭,用最快的速度把指令、要求传达到千家万户,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清明节前后,村里每天通过大喇叭广播焚火的危害、防火知识,提倡大家上坟不要烧纸,现在村里也没有烧纸的了,着火也比以前少了很多。”沟东新村村民张维安说道。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日庄镇私点暗烧现象大幅减少,秸秆禁烧等工作成效显著,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不能烧、不敢烧、不愿烧”的良好氛围。

“原来村里只有传统的喇叭,有什么紧急消息需要播送就只能在村广播室‘喊一喊’,人在外地只能打电话让其他网格员去播放,现在我们可以用手机APP控制村里的大喇叭,无论在哪儿,只要把需要广播的内容输入进去,随时随地就能播广播。”鲍格庄支部书记徐洪凯介绍。从疫情爆发以来,鲍格庄自然村在全镇试点安装了“智能大喇叭”,徐洪凯便是利用可以手机远程登录的“智能大喇叭”,源源不断地将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的各项知识宣传到鲍格庄村的每家每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百科书”把农业知识送入乡间地头

农民种地多靠“经验主义”,但他们对农业专业知识还是缺乏了解,在应对一些季节性病虫害时缺少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通过大喇叭广播农业种植相关的知识,指导村民科学种、科学管,确保农作物种植不误农时,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大梨、葡萄、西兰花、芹菜、草莓是日庄的特色农产品,我们会根据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时间播放一些种植注意事项,让老百姓种得放心、顾客吃得安心。”日庄镇党委副书记李雷说道。近年来,日庄镇坚持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搭建了镇级农业平台公司、“大美日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湖西七彩”田园综合体、日庄镇现大梨代农业产业园和果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五大农业发展平台,流转土地4.6万亩,集中规划建设规模化高效农业园区10个,培育新希望六和、荣旺、富景农业3家龙头企业,集中规划建设万亩无核葡萄、万亩西兰花、3万亩日庄大梨三大种植示范区,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6个,扩大农业产业集群化效应,形成农业发展大生态。

“我们在大棚里干活也能听到大喇叭广播,在有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镇上的大喇叭会统一进行广播,我们这些农户在听到广播后会第一时间盖上雨布和卷帘,防止冰雹灾害造成减产。”家住白石新村的刘东经营了约40亩的葡萄大棚,他从村里的大喇叭里还了解到了不少的农业种植知识,对他种植葡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通讯员:程强; 杨楠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