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挂起大喇叭 宣传效果顶呱呱“各位群众大家请注意啦,叫你打疫苗不是说疫苗不值钱,也不是国家没事做,因为你是中国人,接种疫苗是每个人的责任,现在疫苗充足接种方便,全民抗疫需要你的参与。”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塘苟村,乡村“大喇叭”每日都会有这样的提醒播报。 ▲良寨乡塘苟村。 ▲良寨乡塘苟村“大喇叭”。 为强化基层舆论宣传阵地,提高群众对信息的接受效率,融水自2019年6月起正式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同年11月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工程建设任务并调试投入使用。 ▲良寨乡良寨村应急广播设备。 ▲ 良寨村乡村“大喇叭”。 融水文体广旅局根椐当地少数民族多的特点,结合地方民族特色,采用汉语、苗语、侗语等多种民族语言进行应急广播播报,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这样的群众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播报形式,获得了群众的点赞和认同,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塘苟村村干部在用苗语播广播。 ▲塘苟村村民在唱苗歌宣传疫情防控信息。 为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良寨乡良寨村的村干部除了悬挂宣传标语、主动上门走访、出动疫苗接种专车等形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外,也运用应急广播系统进行宣传,每日的乡村“大喇叭”会以汉语、苗语双语播音、侗语山歌的形式进行全天候分时段播报,引导群众积极接种疫苗,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的积极性。 ▲ 良寨乡 良寨村村干部 在准备侗语山歌防疫广播。 ▲村干部在用侗语山歌演唱的形式播报防疫广播。 “政府对我们很关心,以前的汉语广播我们听不懂,今天我听到侗语广播后,我们就来到乡卫生院打疫苗了。”良寨乡归平村归你屯村民梁信林说。 良寨乡良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福山说:“良寨村是一个侗族村,我们通过结合民族特色,充分利用侗耶和侗歌来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宣传形式,让群众能够听得懂,接受得了。” ▲梁信林在接种疫苗。 ▲接种完疫苗的群众在留观区等候。 此外,当地村干部还运用乡村“大喇叭”通过汉语播音、苗语山歌的形式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播报,群众在每日常坐的纳凉地就能听到广播,接收到最新的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信息。 ▲塘苟村村民边纳凉边收听广播。 同时,在融水融媒体中心的县应急广播控制中心也担当起了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减灾、农技科普等方面宣传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在近期全县的全民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寨村乡村大喇叭。 ▲良寨乡良寨村全景。 据了解,融水已建成了县、乡、村、屯四级平台架构的应急广播传输体系,已开通20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3个移民点的应急广播系统,传输方式主要有广西广电网络IP专网及4G移动通信网等,可实现县到乡、县到村、乡到村、村到屯的应急指挥调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示、灾情预警发布、政策宣传、日常广播等功能,同时可满足各乡镇、行政村(社区)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发动群众等工作的需要。 目前,全县总广播次数6370次,其中定时广播1200次,日常广播3660次,应急广播1510次。 高高挂起的乡村“大喇叭”,为群众打通了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图文来源丨黄 诚 梁俊远 实习记者:龙慧琳 通讯员:潘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