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大喇叭”传递党的好声音“中国共产党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9月12日早晨7:30,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桥滩村的应急广播“大喇叭”里准时播报起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相关内容,广播声音响彻村庄巷道,吸引了路上不少群众驻足倾听。 桥滩村应急广播“大喇叭”播报会议内容的场景是门源县各乡镇播放时事新闻、传达会议精神的一个缩影。 据门源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蔺伟鹤介绍,门源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覆盖全县109个行政村、7个社区、2场、工业园区等119个点和95个室内终端,每天固定三个时间段,早上7:30至8:15,中午12:30至13:15,晚上18:30至19:15,终端正常播出。 自州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为使广大群众能及时了解党代会会议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门源县融媒体中心将党代会相关内容制作成音频资料,通过乡村“大喇叭”阵地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循环播放,广泛开展讲理论、传思想,讲政策、传信念的会议宣传活动。 仙米乡桥滩村妇联主席杜生莲告诉记者,借助乡村“大喇叭”宣传会议精神,不仅拓宽了宣传渠道,而且极大提升了传播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深受群众欢迎。 同时段的会议播报结束后,仙米乡讨拉村的应急广播“大喇叭”里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使社会建设有活力更有效能。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群众在当下能感受到充实、有保障、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种生活状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这是讨拉村党支部书记白龙羔塔坐在村委会广播室话筒前,开始解读会议相关内容,村民或在田间地头、或在门前屋后,侧耳倾听广播传出的声音。 “从广播中听到党的各类方针政策,感觉非常亲切。” “乡村‘大喇叭’能让我们及时获得一些新消息、新知识,这是很不错的宣传方式。” “上了年纪的老人眼神不好,报纸看不清,智能手机也玩不了。了解党的政策就靠这‘大喇叭’了。” …… 仙米乡大庄村宝瓶广场上一边散步,一边听着村头“大喇叭”播报会议内容的村民表达着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乡音传党音,宣讲入民心。为认真贯彻落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门源县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充分发挥全县各乡镇“大喇叭”的宣传作用,奏响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最强音,确保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到最基层、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空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 来源:海北新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