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大喇叭新闻 >> 休宁:乡村“大喇叭”传播党史教育“好声音”
详细内容

休宁:乡村“大喇叭”传播党史教育“好声音”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休宁县创新方式,利用乡村“大喇叭”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的同时,让党的好声音和乡村经济发展曲共响齐“飞”千家万户,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奏响乡村经济发展“强音”,不断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潮,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休宁县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设应急广播项目,现已建成乡镇广播机房17个、村广播机房100个和终端2304个,覆盖全县21个乡镇153个行政村,惠及人口20多万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收听方便、覆盖广、实效强的特点,高密度、全覆盖的乡村“大喇叭”“村村响”,已成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促发展、开新局的有效载体。去年11月,该县农村广播电视传输中心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为发挥好乡村“大喇叭”“大阵地”作用,该县统一录制党史学习教育音频文件,第一时间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讲团到各地宣讲等时政新闻,播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等党史学习专题栏目,精准宣传阐释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任务等问题。同时创新形式,每天安排专人,精心制作栏目,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早、中、晚三个时段定点开播,现已安排播出“一百堂党史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等党史学习教育内容400多次。促进党心民心血脉相连、同频共振,让农村“大喇叭”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积极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平台”融合传播优势,该县对乡村大喇叭进行智慧升级,丰富节目内容,扩展“大讲堂”的功能,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授经济发展之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每天从本地媒体平台编播“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信息,讲好乡村经济发展能人事迹、讲好《皖南游击战争史光辉一页:樵山保卫战》、《石屋坑》等红色故事,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经典音乐,并用群众语言编成广播稿,及时发至各村广播点,让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在田间地头都能学到经济政策,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确保能听得好节目,不断提升满意率。通过用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阐述好政策,讲述好故事,传递好声音,把党的声音原汁原味传播至最基层,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效能,通过广播及时向村民宣传惠民政策、致富信息、节气农事、道德法治等内容,真正将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精神、民生信息、村情事务等惠农便民信息通过“大喇叭”,传遍了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增强了宣传教育效果,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打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该县乡村“大喇叭”不只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还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方面“显身手”,向广大群众及时传播生态保护、民生工程、产业发展、食品安全、农村科技等各方面知识,新增的天气预报、生活提示等为民服务实用栏目,夯固为群众办实事“大平台”。在汛期、冰冻等天气期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群众有效应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乡村“大喇叭”每天播放新冠肺炎疫情信息、防控知识,已及时发布疫苗接种通知,播发疫情通告、防疫信息等300多万条次,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疫苗接种之好处,引导群众主动到点接种疫苗,实现接种宣传“到位”又“到家”。及时为群众办实事。今年5月23日19时23分,县农村广播电视传输中心接到五城镇阳台村党支部书记的求助讯息,该村一名12岁男孩在今早出门后一直未回家。县农村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立即启动编播系统,及时播报寻人消息。19时44分,就找到了孩子。小孩下落不明,“大喇叭”帮忙快速找回传佳话。在应对自然灾害中还发挥了应急服务与宣传保障的双重作用。今年防范台风“烟花”期间,及时播发台风预警、避险措施等温馨提示信息45万条次,迅速通过不断广播宣传,让更多群众知晓防御,最大程度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柯新星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吴清华)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