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大喇叭 >>最新推荐 >> 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啦》:乡村振兴需要徐田生式的好村官
详细内容

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啦》:乡村振兴需要徐田生式的好村官

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会演,9月21日,泰州市淮剧团大型现代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啦》在淮安大剧院上演。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在江苏北部,特别是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地区,淮剧是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淮剧说的是建湖话、唱的是建湖腔。

大型现代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啦》全剧时长超过两个小时,是一部原创农村题材现代戏,也是一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主旋律作品。该剧以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勤生的事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苏中农村,一位有着广电站的工作经历的老党员徐田生,近六十岁时接受组织指派,来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故事。

全剧以徐田生书记带领全村脱贫,振兴乡村,奋力迈入小康生活为主线,在艺术上,用“村头一只大喇叭”贯穿全剧,生动再现了徐田生在农村改革、奉献的全过程。

徐田生书记初到贫困村徐家庄上任,因衣着简朴,骑着破自行车,头戴草帽,巡遍村中的大路小巷,甚至被村民误以为是来了窃贼,而随着徐书记坐在村头拉家常这一举动,即获得村里的长者由衷的赞叹。在徐书记对村官家属“白菜花”进行教育让其自己做出符合村子发展的选择之后,首次通过重新修复的村头大喇叭,公布了村子的发展计划,并出乎意料的表扬了“白菜花”,使其深受感动。为了禁止公款吃喝,徐支书别出心裁的约上多位村干部,到饭店吃饭,当他提出,村干部自掏腰包,了结已经欠了饭店七年的十多万欠款时,遭到了所有村干部的反对……而随着饭店老板通过村头大喇叭,公告村干部们全部结清欠款时,民心又一次得到凝聚。

徐书记的到来,刹住村官不良风气的同时,又激发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了禁止村民赌博,徐支书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入手,倡议成立农民剧团,热衷于打麻将者顿时欢呼雀跃,精神焕发。面对不思进取,安于贫困的村民,他重在扶志,先树立贫困户用自己双手改变现状的信心,再由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循序渐进传授生产技术,实现脱贫。在徐田生三年任期已满,离任后,村民们都希望能再次见到他,并对他为村里修建的十四座桥,二十八条路,为低保户五保户新修了房子,平田六十五亩等政绩念念不忘,做出了徐田生是“好人好官”的赞誉。

剧中“智斗白菜花”段落中,女主角的大段唱腔与形体动作,充分体现出剧中人物白菜花性格的爽直泼辣,但在需要她真正做出取舍时,又显露出精明会算计,顷刻间,立即收兵。“众村官唱和六大碗”一段,既体现了乡村美食的诱人,又将淮剧唱腔动感极强的声腔旋律,表现的淋漓尽致。

著名导演王有理,作曲赵震方老师是淮剧届的“黄金搭档”,而舞美,服装,灯光等老师均为本省行业领军人物。扮演徐田生和吹爹的是泰州淮剧团谭步权,李加虎两位国家一级演员。整台剧节奏明快,自然舒展,轻松诙谐,既将淮剧的唱念做打充分的体现,又有浓郁的乡村生活趣味,是一出适合各年龄层次观赏的好剧。

说到此剧哪些地方可改进之处,首先,我认为“大喇叭”的戏份不足,大喇叭,在剧中,既能弘扬正气,又能引来平地一声惊雷,可以在剧中制造意外,悬念,误解,笑料,是村支部的主流媒体,是村民心中道德仲裁者,喜庆活动时造声势,众说纷纭时定调门……但剧中只体现出村集体的事处理妥当后,广而告之等最基本的用途。没有做为一个剧中不见面的角色来处理。

其次,我认为采用相对独立的几个章节,分别对应徐书记在几个领域所解决的几个问题,做的几件好事,这样的结构,运用在本剧并非最佳选择。因为,纠正干部家属思想;刹住公款吃喝风;禁止赌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扶贫先扶志,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方案等等,这些事例,相互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们难以想象公款吃喝严重的乡村,干群关系能够融洽;沉迷于赌博的村民,更不可能成为发家致富能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是脱贫奔小康,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这些问题与矛盾不被分割的出现,正可以作为绝佳素材,用来展现乡村振兴这个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塑造人物的空间,也大大增加。

戏曲理论家汪人元先生认为——对于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戏剧创作,要避免成为宣传品,而能成为艺术品,除了“有戏”之外,有两点很重要:一要把真人真事的题材创作最终成为抒发自身情感冲动的一个特别契机;二要从个别的题材中开掘出具有更加普遍意义的思想感情,并发现其中最为独特的价值。以此回看本剧,在全力以赴演绎了徐书记的几个事件后,在村民肯定其为“好人好官”中结束,中规中矩,“徐田生是个好村官”难以升华为“要做徐田生式的好村官”;在禁赌的环节中,他点出了赌博的实质问题是“没能为村民,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场所和活动”并提出组建农民剧团,建剧场等一系列措施,使村民欢欣鼓舞……这不仅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在精神文明层面的重头戏,且可与脱贫事件产生呼应,最终,村民们在脱贫的同时,因为文化生活的充实而在精神面貌上发生巨变。但在独立叙述“好人好事”的模式中,禁赌段落以村民与徐书记共舞《荡湖船》结尾,转而进入下一个事件。从禁赌的题材中,开掘出了精神文明的内核,但在独特价值的呈现上,未形成合力,非常可惜。

在现实中,人物原型徐勤生书记,是由江苏省委党校郭文奇校长在学员的入学仪式上,推荐给各位干部的典型。徐书记天天走家串户,帮助村民解决困难,他和乡亲们很熟。日子久了,乡亲们的狗都认识他,不会认生乱叫。他被村民亲切的称为“狗不叫”书记。对于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称呼,当时全省乃至全国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但此剧从未提及,肯定有多方面的考虑,这也是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戏剧创作的一个问题——当有这么一个极具吸引眼球的真实素材,用还是不用?以此结尾。

通讯员:宋在兴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