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大喇叭新闻 >> 灵璧县:乡村“大喇叭”架起干群“连心桥”
详细内容

灵璧县:乡村“大喇叭”架起干群“连心桥”

“村民朋友们请注意,本轮疫情正在蔓延,请大家‘非必要不离宿’, 各类聚集性活动 ‘非必要不举办’,严格落实 ‘丧事简办、婚事缓办、宴会不办’……”连日来,为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宣传,灵璧县杨疃镇各村充分运用乡村大喇叭,及时播报疫情防控新闻和防疫知识,提醒广大村民戴口罩、少聚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图片3.png

  近年来,杨疃镇把应急广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各村组开通了应急广播。通过一场场生动有趣的“云上讲习”,让党的声音进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摒弃依赖思想、树立正确导向、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森林防火、防电信诈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喇叭”用最亲民的语言,将党的政策、最新工作安排、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准确传递给群众,畅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以前没有大喇叭,村里发通知要一个个打电话,有的还需要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田间地头,大喇叭一播放整个村都能听见。”提起乡村大喇叭带来的便利,杨集村村民朱振奎深有体会。

  近年来,随着大喇叭的普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传播党的声音,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起着重要作用。将大喇叭响起来与文化墙建起来、文艺队伍宣起来、讲习所讲起来、标语广告树起来、三级干部动起来、先进典型树起来、农居环境靓起来相结合,构成精神扶贫宣传体系,广泛持久地宣传各级各类政策,让群众知政策、看变化、懂感恩、转观念,积极参与环境卫生、乡风文明整治等,全面提升脱贫形象。有力激发群众全面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将大喇叭与群众会、板凳会、院坝会相结合,对贫困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参与全县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农村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他们掌握新政策、新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乡村‘大喇叭’传播快、效率高,能让党的政策及时‘飞’入百姓家。”杨疃镇宣传委员侯宜飞说。

  据了解,目前全镇共有乡村“大喇叭”200多个,涵盖16个村的所有村庄,“大喇叭”宣传通俗易懂,让群众入耳、入脑、入心。

  “今天杨集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请大家戴好口罩,带上身份证,七点钟准时到村为民服务广场排队检测核酸,两人之间要保持一米远距离!”在乡间田野,这样的通知最快捷,能第一时间通知到村民。

  “‘大喇叭’作用大,已成为党委政府沟通群众的‘连心桥’。杨疃镇将继续用好‘大喇叭’,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侯宜飞说。(王庆明)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