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瓶窑:“大喇叭”再上岗,“喊话”老年人筑牢防疫屏障“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老人得注意,锻炼身体时错开。”这段时间,每天早上7点,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彭公村村口大喇叭播放的防疫鼓词清脆响亮,声声入耳,吸引了村里一批老年“粉丝”前来倾听。 相对于其他人群,老年人防疫意识相对薄弱。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防疫知识,4月5日起,彭公村久违的大喇叭再次重现。通过大喇叭为老年人接种疫苗答疑解惑、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最新防疫政策,让村里老人都能第一时间了解防疫信息,解决一些老年人不熟悉电脑和手机、对网络信息不了解的痛点。 广播在每天早上7点至7点15分,中午11点至11点15分,下午5点至5点15分三个时段循环播放防疫信息,讲解防疫政策,督促村民时刻做好防护措施,抓紧接种疫苗,真正让防控政策、防护知识“喊”进村民耳里、“喊”到村民心里,让疫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 根据老年人听说习惯,彭公村还创作了各种接地气的方言防疫鼓词。“我们老年人也很关心疫情的,以前玩不来手机,想知道最新信息只能去问小辈们,有时候他们又没空理我们。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大喇叭,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收听到区里、镇里和村里发放的疫情通知,知道疫情的最新情况。用方言讲防疫,我们都能听得懂,对防疫措施也有了更全面地了解。”73岁的村民张奶奶说现在听广播了解疫情最新情况,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最近全国疫情形势严峻,我们村通过广播加大宣传,这个方法虽然传统却很实用。”彭公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我村老年人较多,有些文化水平也不高,通过‘大喇叭’,能第一时间将最新的防疫信息传递给所有村民。针对不熟悉手机、电脑的老年人,可以消灭信息宣传的死角,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宣传效果。” 除了为老年人创作接地气的防疫鼓词,彭公村还为老年人“定制”了各类防疫志愿服务,通过入户宣传、分发口罩等志愿服务,开展接地气的非聚集性活动,宣传防疫措施以及防疫的重要性,营造辖区人人重视防疫、参与防疫的氛围。(通讯员汤锦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