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大喇叭” 播出振兴“好声音”“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不去非游泳区游泳……”每天早上7:30左右,中心社区龙山花苑小区大喇叭都会如期响起。听广播,已经成了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中心社区把老百姓最亲切的大喇叭广播作为传播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治理、养老防诈骗、乡村振兴、防溺水等内容的重要载体,传递新时代最强音。 “大喇叭”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对于社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党员而言,“大喇叭”的宣传形式更对他们的胃口,三五成群的老党员围坐在一起集中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还能一起跟唱耳熟能详的红歌,进一步凝神聚力,也无形中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大喇叭”每天准时响起,在群众中讲党史、传播思想、引发共鸣,有助于让党的光辉历史植根百姓心中,让昨日之史成为今日之光,让基层群众以更充足的“精神之钙”创造美好生活。 “大喇叭”播出乡村振兴最强音。“大喇叭”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播放社会主义建设模范典型事迹、产业大户创业故事、群众身边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对凝聚乡村振兴力量的作用是巨大的。鲜活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身边人的故事更能吸引人。这些典型的宣传,很多时候是以新媒体、电视、报纸的形式呈现,而居民群众以屋外劳动为主,这些平台往往有一定局限性。而“大喇叭”不同,发挥了声音传播快捷的特点,群众在劳作中听故事,既纾解了疲劳,又受到鼓舞。 “大喇叭”把防溺水教育“喊”到家。夏季气温逐渐高升,游泳也成为不少居民选择的避暑方式。入夏后,汛期增多,各水域水位上涨。中心社区充分发挥大喇叭优势,用最传统、最直接、最高效、最接地气的方式进行防溺水宣传教育,“大喇叭”像个拧紧了发条的闹钟提醒着辖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提起“大喇叭”防溺水宣传的初衷,社区书记程吉盛表示,“对比入户发放宣传单、发手机短信,传统的乡村大喇叭更直接,不管居居们在干什么,广播一响大家都能听得见。” “大喇叭”已成为基层宣传学习党史、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以此为载体,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培育先进党风、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党建文化的思想高度,以最快的速度将最紧要的信息传递到家家户户,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播”出乡村振兴“好声音”。(张长娥) |